当前位置: 燕雀 >> 燕雀的天敌 >> 人造小树林能干啥,曹雪芹用它捕兔子
王庆跟着雪芹两个月,学会了逮鹰驯鹰的全套本领。后来又与几位好友逮住了三架鹰,两只老的和一只小青鹰。这下救了好几家的命,除了交清了“鹰租”,还捕了不少野味。特别是那只小鹰,凶猛骠悍,每次出去,从未空过,总能捕到猎物。曹雪芹非常喜欢它,还给它起了个名字叫“青莲”,以它那胸前花纹似莲瓣而得此名。后来“青莲”被选进上驷院,同皇帝一块去口外打猎,总是第一个捕到猎物,回来还上了“鹰榜”。上榜的鹰老了就放归深山,不许弄死。如同大臣年老告退一样。可见这只鹰皇帝是多么喜欢它了。
自从曹雪芹教会了这些民户捉鹰的绝技,他们再也不发愁了。并且口传心授的一代一代传下来。至今,这种逮鹰驯鹰的方法还在香山一带一些老年人中间流传。
据说,有一年冬天特别寒冷,西郊“报子窑”一带闹了饥荒,有的民户流落城镇,有的冻饿死在荒郊。
有一个叫田兴的,一家五口死了两口,剩下他母亲和一个孩子,仍然挣扎在死亡线上。实在无计可施,他想起了曹雪芹,就去找雪芹讨个生路。曹雪芹听了他的要求,沉默了许久,叹了口气说:“救你--家容易,救整个报子窑则不易了。我这儿还有一两多散碎银子,你先拿去给老人、孩子弄些吃的,回来咱们再想主意向天上要钱花。”田兴惊奇地问:
“向天上要钱花?”雪芹点了点头,说:
“对!”
曹雪芹怎样向天上要钱花呢?后来田兴才明白了。
等田兴安置好老人、孩子,就同雪芹-一起上了山。他俩拿着砍柴刀,到茂密的荆棵子和酸枣丛里去,专找一人来高、比拇指略粗的酸枣树,从根部砍断,修成棍儿。山_上树木虽多,但按这尺寸符合要求的并不多见。好在田兴从小砍柴,千这种事满麻利。他俩用了一天时间,砍了百十来根。回来又在火上把每一根都烤直,根部削尖,在火里略微烤一烤。再找来拇指粗的臭椿树枝,切成一段段,二寸长的小节结,用细丝线绳把这小节横着稍微向上斜着捆在枣木棍梢头一端,半尺距离再绑一根,一左一右,这样的棍子叫“枝子”;再找一些一尺五寸长、小拇指粗的荆条棍,一头削尖,其余部分刮掉皮待用(这种棍叫胶尺子或鳔尺子)。
曹雪芹说:“咱们做的枝子叫人造小树林。有了这些还不够,还有两件事要干:一是去买粟子油,用粟油熬鳔胶;二是插笼子。你去弄鸟笼子,我去熬鳔。”于是他们分头干了起来。
田兴回到报子窑,把别人不用和不要的鸟笼收集起来,又做了几个,凑了二十几个.雪芹进城到东岳庙找熟人打了几斤粟油,回来就熬起了鳔。随着油烟子不断飞掉,油也越来越稠,为了防止油太热着火,雪芹拿着锅盖在一旁看守,整整多半天时间,总算第一锅熬成了。趁热又兑上一些早年挖来的“柏树油”,这鳔就甭提多粘了。
下一步便是逮“繇子”了。就是逮住各种爱叫的鸟养着当“繇子”,招引同类的鸟。雪芹同田兴半夜就起来“打鳔,把鳔装在小钵里,用木柄铲头来回在鳔罐边上打拉,使鳔松软如糖稀。然后均匀地襄在胶尺子上.每裹好一支胶尺子,就插在草把子上(用蒲草裹成碗口粗细),等把二百来根鳔尺予插满草把子,他们就来到昌华寺水沟边上,把胶尺子放在靠水的石头空位上。待正午鸟儿来“打水”,就会被粘在胶尺子上了。抓住这些鸟中善叫的养起来,就成“繇子”了。
经过半个月的准备,大雪天到了。他们来到郊外荒冢丛中,把百十来根“枝子”遍插坟家四周,真相一片树林。然后把鳔尺子插进臭椿树截成的小节里,-左-右象两杈树枝一样,各种鸟“繇子”挂在“枝子”下部,扫去空地上的雪,摆好了阵,人躲在数十尺之外。只见雪芹把--根细丝线拴在“枝子”丛中一根杆子上,另一头-直拉到藏身的地方.在“枝子”那头线上拴上几只活鸟,这头一拉,那些鸟就飞起飞落。
这样,天上飞过的稻雀,山雀、燕雀、锡嘴、交嘴、虎头……等,一见地上有飞鸟,就会成群地落在“小树林”上,果然,第一天他们刚收拾完,就听见“繇子”叫起来了,一群稻草雀飞来,只见雪芹一拉线绳,地上的鸟飞起飞落,天上的鸟误认为地上的鸟找到食了,“呼”地全扑下来,落在小树林上和地上,成百上千只就被粘在胶尺子上。有的一根尺子上粘住六、七只。雪芹和田兴跑过去摘鸟,田兴摘-一个往地下摔-一只,可是雪芹拿下一只,用手一扶鸟腰,鸟就死了,田兴也学会了这省事的方法,不到一-顿饭的功夫,地上就是-片死鸟.
雪芹又教田兴怎样得去鸟毛、挤去内脏,一只小鸟就变成了一个肉疙瘩。雪芹还告诉他:“古人说:宁吃飞禽四两,不吃走普半斤。这鸟肉比任何肉都香.用油整个儿煎一煎,或剁成肉末,加葱姜佐料一炒,连骨头都炸酥,是下酒的好菜,味道好极了。若是把鸟肉送进城里,一百只换十两银子不用费力,咱们这一冬天就能过去了这一冬天就能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