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雀

曾国藩做到了这2点,身上自带贵气琢

发布时间:2024/12/8 12:49:50   
中科公益抗白 http://nb.ifeng.com/a/20180619/6664841_0.shtml
曾国藩有句名言叫:办大事者,在内贵有志气,在外贵得人心。其实,他用经验之谈告诉大家:成大事者,身上往往都会自带这两种“贵气”——有志气、得人心。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我们来一起分析一下!第一:有志气;纵观古今中外的牛人,往往在早期的时候,他们表现得很有志向和包袱,因为“去乎其上”,所以才能有所成就。就如曾国藩所说:第一要有志,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比如说,陈胜早年耕田的时候,就志向远大,被人看不起的时候,自比鸿鹄,感叹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后面又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最后他真的当上了陈王。刘邦早年不喜欢耕地,但是志向远大,因此经常被周围人嘲笑。他第一次看见秦始皇车队时感叹道:大丈夫就应当是如此!果不其然,他48岁开始在乱世创业打天下,花了几年时间,终于建立西汉王朝。石勒从小是奴隶的出身,但是父老乡亲看他“相貌奇异,志向和气度非凡,他的前途不可估量”。果不其然,他在乱世建功立业,最后还当上了后赵的开国皇帝。左宗棠从小就志向远大,年纪轻轻就写下了“身无半文,心忧天下;破书万卷,神交古人”的对联,虽然多次科举不中,但是他在晚清乱世大器晚成,成为了中兴名臣之一。就如宋代大词人苏轼在《晁错论》中所说: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过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即:古代创立大事业的人,不仅有超世之才,而且必有坚忍不拔之意志。所以说,对内能够保持志气,坚定志向,就是自带“贵气”!第二:得人心;孟子对于成功的要素总结得很精辟,他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能够做到“人和”,才能得人心,继而得道者多助。人心齐,泰山移,人心所向、无坚不摧、所向披靡!项羽的实力比刘邦强很多,为什么刘邦最终取得胜利?就是因为刘邦更擅长赢得人心,继而手下人才济济,最后众人拾柴火焰高,成就王霸之业。就如刘邦日后总结成功经验时所说:运筹帏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定国安邦、安抚百姓、供应军需、保证粮道畅通,我不如萧何;统领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的精英。但是我会使用他们,这就是我夺取天下的资本。可是,项羽有一谋士范增而不能用,众叛亲离,这就是他被我擒获的原因。老子《道德经》云: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即:上天不偏向任何人,只是经常降福和保佑遵循天道的善人。何为“善人”?就是指善于遵循天道、善于赢得人心的人。拿曾国藩来举例,他一辈子知人善任,推举或保举的人才多达千人,其中,官至总督巡抚者就有40余人(左宗棠、李鸿章、沈葆桢、彭玉麟、郭嵩焘、刘蓉、罗泽南、李元度、丁日昌等等)。他在成全别人的同时,业成就了实现了自己修身治国平天下,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大事业。就如他的一句名言所说:我要步步站得稳,须知他人也要站得稳,所谓立也。我要处处行得通,须知他人也要行得通,所谓达也。其实,明太祖朱元璋能够在元末乱世脱颖而出,最终取得大成功,也是因为他非常善于争取人心。他不仅严明纪律,善待百姓,优待俘虏,还非常重视和重用知识分子,身边笼络了一大帮文臣武将,最后把握住时机,成就王霸之业。得人心者,得天下!就如老子《道德经》中所说:有道的圣人让自己位于众人之后,可是最后反而走到了众人的前面;将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这不正是因为他无私,反而能够成就自身吗?无私成大私,而这就是圣人帝王成就一番大事业、获得人心的秘诀。正是因为他们滋润万物,最后反而被万物推崇,自带贵气,彰显尊贵。所以说,成大事者,必须“得人心”。结语:有的人,志向远大,清高桀骜,但是不得人心,最后也是难以成功;有的人,与周围人相处融洽,很得人心,但是没有远大志向,就像孔子所讨厌的“乡愿”一样,最后也是难成大事。只有那些有志向、得人心的人,谋求“内圣外王”之道,外柔内刚,能进能退,最终才能成就一番大事业。所以,曾国藩说:办大事者,在内贵有志气,在外贵得人心。一个人,做到了这2点,身上便是自带“贵气”,早晚可以大富大贵!朋友们,您觉得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819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