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雀

随时南北,不失其节古代人婚嫁时,

发布时间:2023/10/23 15:31:31   
白癜风医院诚信承诺 http://m.39.net/disease/a_6204333.html

每个民族在以前都有类似于具有图腾般意义的事物存在于其他民族发展的过程中,而大雁作为一种候鸟存在于现实生活中,但是它对于中国人来说却有重要意义。

在中国人的眼中大雁作为一种人格精神的代表,象征着在中国延续几千的儒家文化中强调的关于士人品格“仁”、“义”、“礼”、“智”、“信”中“仁”的一方面。

儒家文化强调“仁者爱人”,在大雁并非单只独立活动,而是以雁阵的形式存在,即使雁阵并非都是年轻的大雁,这些年轻的大雁并没有抛弃年老的大雁,反而将其保护得很好,这种不放弃、尊老、敬老的精神也正是儒家所提倡的。

大雁除了象征仁义,在古人的生活中也常常将其用于婚嫁,所以大雁对于中国人来说有一种特殊的含义。

一、大雁之于古人

大雁最让人敬佩的除了其所表现出的仁义礼智信外,也是一种人生理想的象征。在《庄子·内篇·逍遥游》中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其字面意思是燕雀怎么能够知道鸿鹄的志向的远大呢?

其深层则是寓示普通人怎么能够了解英雄人物的宏伟之志,将大雁比喻成一种能够保持自己独立人格、有卓越的才识、不委曲求全的隐士,可见古人给予大雁一种很高评价,也是对自己能够人生理想的最高目标的一种期望。

此外,还有一种游子、征人归家的象征。在《吕氏春秋》中有:“孟春之月鸿雁北,孟秋之月鸿雁来。

我们都知道“北雁南归”这四个字,其意思是大雁作为一种候鸟,随着气候的变化而迁徙,春天就回到北方,等到冬天的时候就向南迁。

这也就是喻示游子、征人希望能够回到自己的家乡,是游子、征人对自己思乡之情的一种寄托。

大雁之于古人最主要是表现在爱情方面,这是从古至今都让人们羡慕的,即专一、忠诚于爱情的精神。

大雁的雁阵中通常都是雌雁和雄雁两两相配,从一而终,如果有其中一只死了,那么另外一只就会孤独终老,直到自己死去,但是不会再去找另一只新的雌雁和自己相配。

这种忠诚于爱情的精神正是古往今来的男女婚姻爱情生活中所缺少的,也正是人们所希望看到的,在爱情中无论男女,都希望自己的另一半能够忠诚于自己。

虽然有的结果未定,但是至少希望两人在一起的时候,能够互相给足对方安全感,古诗中:“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许。”正是古人对大雁这种专一、忠诚之心的褒奖,更是羡慕。

二、大雁之古人婚嫁

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中,尤其注重等级制度和男女关系,特别是在伦理道德方面对女性的要求要高于男性。

“未嫁从父,既嫁从夫”这是对古代女性最基本的要求,可以看出女性在古代包括在现代某些家庭的女性观念中,女性一直被看作是一种附属品而存在,在未出阁之前是从属于自己的父亲,在出嫁之后,其转变为丈夫的附属品。

所以出嫁之后的女子除了夫家就再也没有真正能够容纳自己的地方,因此,古人在儿女婚娶时希望夫妻二人能够长久相伴,常采用一些能够带有吉祥、幸福、长久、美满的寓意的事物,将其放到男女婚嫁的仪式中。

大雁以其“随时南北,不失其节”的特征而被人们所注意,及其时常相伴而行且彼此忠诚于对方被人们看中,并用于男女婚嫁仪式的全过程,成为一种对新婚夫妇的美好祝愿。

此外,大雁在飞行时是按照雁阵的方式,具有一定的等级制度的象征,寓意着婚姻嫁娶之事由父母做主,不能超越长幼尊卑的界限,加上大雁比较容易捕捉。所以大雁就被用于婚礼的各方面。

整个中国古代各方面的发展尤其是礼仪方面的发展都将春秋时期的周朝作为源头,而周朝所延续下来的礼仪就成为了中国古代传统礼仪的基本,婚嫁之礼也不例外。

《礼记·昏义》曰:“昏礼者,礼之本也。”古人的婚嫁本字是“昏”嫁,是指女子的出嫁是在黄昏进行,这是源于古代的抢婚的风俗,黄昏光线较暗,不容易被人发现。

从周朝流传的结婚的“六礼”有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个阶段,这六个阶段多多少少都会和大雁有一定的关系。

纳彩,是由男方请媒人代表自己及家人向女方提亲,表示自己想与女方结为夫妻关系的要求。

《礼记》说:“纳采者,谓采择之礼,故昏礼下达,纳采用雁也”,也就是说提亲时媒人不能空手去,需要带礼物,这里所带的礼物正是大雁南。

问名,是指当女方家里同意与男方成婚后,媒人要送上大雁用以“问名”。《礼记》:“宾执雁,请问名,主人许,宾入,授,如初礼”其意思是去问名时也要送上礼物,其礼物还是大雁,在询问女方的名字和生辰八字。

问名的主要目的首先是让男方家里知道女方的名字,并测算男女双方的八字是否相合,其次是判断是不是和自己有亲戚关系的女子。

纳吉,媒人将从女方家问到的生辰八字带回男方家由男方进行吉凶的测算,在测算完吉凶之后,若是吉兆,媒人要再次送上大雁,告知女方家里结果,这也被称为“纳吉”。

至此男女双方算是订婚,这即是一种吉兆,就用吉祥的事物来对他们表示祝贺和希望他们能够像大雁那样长相厮守、忠于彼此的期盼,由于古代青年男女的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以男女双方彼此是没有选择权的,而这是一种等级制度的间接表现。

这前三个阶段是古代男女婚嫁之事最初也是最重要的三个阶段,有一个阶段出现问题,婚嫁之事将无法进行下去。

班固《白虎通义嫁娶》载:“用雁者,取其随时南北,不失其节,明不夺女子之时也。又取飞成行止成列也。明嫁娶之礼,长幼有序,不逾越也。又婚礼贽不用死雉,故用雁也。”

这就说明了使用大雁的原因,大雁作为一种候鸟有自己的时节,而男女青年也有自己的年龄限制,尤其是女性,所以婚嫁之事要选择在男女双方最合适的年纪来举行,且男女如果双方已经完成了“纳吉”的仪式,那么双方就要对彼此忠贞,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不能抛弃对方,和对方同甘共苦。

《周易·恒》记载:“妇人贞洁,从一而终也。”女方则要更加严格遵守“三从四德”和男女有别的要求。男女结婚也是有顺序的,如果自己的哥哥或者姐姐没有结婚,那么家中的弟弟妹妹则不能结婚。

所以大雁也是一种不可僭越的家庭等级制度。接下来的三个阶段虽然没有明显要求有大雁,但是对男女双方美好的祝福和大雁有密切的关系。

纳征,是在男女双方完成“纳吉”之后,男方向女方家送彩礼,这项仪式完成之后,男女双方的婚姻关系就算是正式确定下来了,男方就可以迎娶女方回家。

送彩礼也是有讲究的,送彩礼的时间要选择偶数的黄道吉日,且媒人、男方父母、男方的姑妈一同将彩礼送到女方家,彩礼除了金钱外其他的东西都必须是双数,这也就间接体现了希望夫妻两人能够长久相伴,像大雁一样双宿双飞。

请期,就是男女双方选择良辰吉日确定婚期,在请期是需要用到大雁,此外在日期的选择上要选择农历的双数的吉日,这也是大雁的一种象征意义,以此来祝愿男女双方长长久久。

最后一个环节就是亲迎,在亲迎的仪式上要有“奠雁之礼”,随着人们对于礼仪的简化和原本属于贵族和士人的礼仪逐渐地用于平民百姓和商人的通俗化过程,使得亲迎中的“奠雁之礼”就被后来我们最熟知的拜天地的形式所替代。

至此,男女婚嫁仪式全部完成,可见大雁在古代男女婚嫁之事中大雁在其中具有的特殊的象征意义。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文化礼仪之邦,我们对仪式的重视是可以在历史发展的沿革中看到痕迹的,有些礼仪至今保留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人们对仪式的重视不亚于对生活中其他重要事件的重视,家作为国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小家庭的新组建是两个大家庭的发展中最重要的事。

大雁以其“随时南北,不失其节”的特征,被选入我国古人最为重视的婚嫁之事中,足见其所喻示的特殊的含义,及其所传达的古代包括现代夫妻所期盼的忠诚、长久、幸福、陪伴的美好愿望以及等级制度的观念。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622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