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雀

秦王嬴政统一六国时,汉初三杰和西楚霸王项

发布时间:2024/8/10 13:46:27   
北京中科医院是真是假 https://www.sohu.com/a/110057289_119104/

秦王嬴政,一统六国,彻底打乱了六国贵族子弟的生活,使他们的人生重新面临着一次洗牌。比如楚国大将军项燕长孙项羽,韩国贵族子弟张良,韩信据说也是韩国皇室的后代,他们人生际遇因为六国被灭而从此天翻地覆。

而萧何相比他们,人生际遇就寡淡得多。

汉高祖刘邦亲口表彰的“汉初三杰”:韩信是战必克攻必取的超卓名将,张良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天才谋士,相比之下,负责后勤补给的萧何,显得平淡许多。

在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前,萧何在沛县就是一个基层小吏,已经过了而立之年,当时沛县还属于楚国地盘,虽然是个小吏,但口碑很好。大家公认他办事效率高,条理清楚。

当时秦楚交战时,萧何就忙着征集钱粮和士兵输送到战场,这是他的分内事。虽然一直没有升迁机会,但他在基层获得扎实的锻炼,组织能力,统筹能力都相当不错。

而且他眼光极好,与当时很无赖的刘季(刘邦)处得不错。汉初名将韩信,也是因为他的全力举荐,才成为刘邦的重要将领。

刘邦与萧何

楚国灭亡以后,由于他能力突出,又做了秦朝的基层官吏。他的功劳大部分都是他追随刘邦以后做出的,破咸阳后接收秦朝的律令、文书、簿籍,举荐韩信,镇抚关中三件事,被认为是萧何的三件旷世之功,也得到后世的极高评价。

在秦王嬴政统一六国时,萧何就是一个安稳生活的小吏,没什么可描述的。

而其余三位,生活就丰富多彩了。

先说说张良

据《史记》《汉书》等史籍记载,张良本为战国时期韩国贵族,其先人曾“五世相韩”,即张良的祖辈有五人先后担任过韩国的国相。张良的祖父张开地和父亲张平,先后做过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釐(xī)王、悼惠王五代韩王的相国。妥妥地名门望族。

至张良时代,韩国已逐渐衰落,并在公元前20年被秦国所灭。韩国的灭亡,使张良失去了继承父业的机会,丧失了显赫荣耀的地位,再加上对韩国浓厚的感情,他心存国仇家恨,立誓灭秦。

在韩国被灭后,秦统一六国前,张良不像那些韩国遗老靠着过去积攒的家产,安然度日。他无心过这种悠闲的生活,他的目标就一个——刺杀秦王嬴政,报仇!

十年来,张良在家乡组织队伍反秦,虽然取得一些小胜利,弟弟却在战争中,中了埋伏重伤离世。他们的反抗遭到秦军的无情报复,他的母亲、姐姐和数十位亲人全都被杀害了,家中财物也都抢掠一空。血洗之后又一把大火烧毁了张府的宅第。

张良为了报仇,没有厚葬弟弟,他也没了牵挂,然后将家产全部变卖,离开了生活了十几年的郑城。

公元前年,他来到了陈地(今河南省东部的淮阳)去拜访父亲的一位故交并拜师学艺,潜心读书,另一方面也寻访志同道合的勇士。

张良起早贪黑,专心致志,学到了不少知识,对当时盛行的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纵横家等各家的学说有了大概的了解。但是没有学到兵书,他深感遗憾。

一年后,先生推荐他去东夷的仓海找一位他的朋友仓海君,到了苍海后,他与仓海君一见如故,都对暴秦非常痛恨,都认为除掉暴君嬴政,天下就太平了,不得不说,张良当时还是一个热血青年啊,但稍显稚嫩。

苍海君介绍给他一位勇士,这位勇士未婚妻被秦朝官吏强行抢走,所以共同的目标让他们很快有了一个大计划。

适逢秦始皇二十九年(公元前年),秦始皇人马离京东巡。张良与勇士联合在阳武博浪沙附近上演了刺杀秦王的大动作。可惜勇士抛出的那一锤击中的是秦始皇的副车,并没有击中秦始皇。

事后,秦始皇下令悬榜通缉刺客,张良不得不隐姓埋名,逃匿于下邳(今江苏睢宁北),静候风声。就在这里,他偶遇黄石公,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兵书,他日夜苦读,终于成为一个深明韬略、文武兼备、足智多谋的“谋才”。为他以后辅佐刘邦积攒了足够的智慧。

张良忙着复仇大业时,而在江苏淮阴的韩信在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前途一片迷茫。

《史记·淮阴侯列传》中有关韩信早年行状的一些记事,多是司马迁到访淮阴时收集到的一些传闻故事。主要有三件事:寄食亭长、漂母饭食、胯下之辱,生动地传达了淮阴的乡土风貌和韩信的性情,千百年来,脍炙人口。

从他的姓氏来说,韩是国姓,漂母称他“王孙”,他极有可能是韩国贵族后代。

韩信大概出生在韩国被灭前后两年,与其他亡国平民一样,逃难来到淮阴县。

秦王嬴政统一六国时,韩信也就是个混不吝的少年。他父亲早亡,家境贫穷,连吃饭都没有着落。可是韩信却非常懒,放纵不羁爱自由,既不耕田种地,也不做买卖经商,成天游手好闲,到处晃荡。吃不好却并不妨碍韩信身材高大,唯一爱好就是喜欢读兵书。据说是家庭遗留下来的。

他不但到处晃荡,还喜欢佩着刀剑晃荡,吃不起饭还端着架子,活生生一副落魄贵族子弟的形象。

在古代社会,带刀佩剑,本来是贵族的特权,不事生产,更是贵族的本性。可是总得吃饭啊,韩信就到别人家里吃白食。

现在来看似乎是不太光彩的事情。不过,在韩信所生活的战国秦汉时代,“从人寄食”是士人依附权贵的一种生活方式。

韩信寄食,最初依附在淮阴县下乡的南昌亭长家,天天去白吃,几个月之后,惹得亭长老婆心烦,于是使坏,早早做饭吃了。韩信按往常的时刻到时,亭长老婆不再招呼吃饭。韩信心中明白,从此不再到亭长家去。

韩信因为性格孤傲,他在家乡也没有什么朋友。所以才会受人的欺负,不过韩信忍了。只能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淮阴是水乡,多河流湖泊。衣食无着的韩信,不时到城外钓鱼。就在这里,又有了漂母饭食故事,韩信表达以后报答漂母,却遭到漂母的严厉训斥,惭愧得无地自容。

后来秦末打乱,韩信也就从军了,韩信最初投奔到项氏营中,做了一个无足轻重的小官。项梁阵亡后,韩信归到项羽的部下,也还是没人发现他的才能。因而郁郁不得志。

后来认识了萧何,萧何发现他是不可多得的奇才,把他举荐给了刘邦,从此,他的军事才能大放异彩,汉朝江山三分之二是韩信打下来的毫不为过。

韩信拜将最后说楚汉争霸的另一主角——项羽。

项羽为楚国贵族,大将军项燕的长孙,公元前22年,项羽的出生让祖父项燕格外重视,不仅仅因为他是嫡子长孙,关键是项羽有两个瞳仁,当父亲项婴告诉项燕时,项燕喜出望外,因为重瞳之相,是圣人的象征。自古以来只有两个人有这种面相,一个是为黄帝时期创造文字的仓颉,一个是三圣王之一的舜帝。

项燕亲自为长孙赐名项籍,并摆酒大宴宗族宾客。

项羽打小就喜欢玩骑马打仗的游戏,活得无忧无虑。到了公元前年,秦国已经将赵、魏、韩、燕四国相继吞并,秦王嬴政开始了灭楚之战。

秦王嬴政任李信和蒙恬为大将,起兵二十万分两路攻打楚国。而作为楚国统帅的项燕能力也是卓尔不群,他竟然大败几乎没吃过败仗的秦军。

于是秦王嬴政只好亲自去请王翦重新挂帅出征。

公元前年,王翦率领六十万秦军攻入楚国。楚王负刍立刻动员起全国军队,拜项燕为大将军,命其率军迎击王翦。而在沛县的楚国小吏萧何也为国家做着征粮征兵的分内事。

王翦打得是长久战,战争变成了消耗战,最后楚军被拖垮,项燕兵败自杀。

项燕的七个儿子(长子项婴,次子项梁,三子项乐,四子项权,五子项柱,六子项楫,七子项伯)和族人从此沦为亡国之人,在战火之下,四散逃离。

这一年项籍年仅十岁。亡国灭家之恨从此深深地扎根在项羽的心里。

父亲去世后,项羽成了孤儿,项梁认为自己有责任将侄子项籍培养成一位不会有辱家门的英杰,毕竟项籍是项家的长子嫡孙,在项家拥有特殊的身份和地位。

项梁对这个侄儿确实重视,先对他进行文化教育,可是项羽对读书不感兴趣,就喜欢舞刀弄剑,而且悟性极高,几乎一点就通。项梁又开始教他兵法,项羽也是学个大概就不愿深究了。

不久,项梁因为杀人,不得不再次带着项籍奔逃。最终项梁将新家选择在吴县(今苏州吴中区),这里是楚国故地,世代为楚将的项家在这里有崇高的声望。所以,项梁一到吴县便受到了县里豪杰的欢迎,无论是江湖上的豪杰还是身在官场的朋友,全都唯项梁马首是瞻,连会稽郡太守也要忌怕项梁几分。县里和郡里无论是官府的大事,还是各种红白等小事,多半都由项梁主持。

于是,项梁利用自己家族的声望不断结交各路英杰,收买人心,大招门客,蓄养家仆,正式谋划起复国大计。

项梁敢于谋划复国大计的信心,一半是来自自己家族在楚地的号召力,另一半则是来自侄子项籍。

项羽已经长大成人,身高将近厘米,文武双绝,力举千斤之鼎,胆魄非凡。在他的身边围绕着一群江东少年,都是忠义果敢之士,俨然成为一位吴中少年王。

公元前年十一月,五十岁的秦始皇带着少子胡亥和丞相李斯等一大批文武百官巡游到会稽郡。会稽百姓争相前来目睹秦始皇的风采,项梁和项羽也夹杂在人群中观望。项羽自语道:“嬴政也不过如此,取而代之,何难之有!”项梁虽然大惊失色,但是暗自窃喜,他从项羽身上看到了一种王者之气,这让他更加有信心去复国。

秦始皇巡游会稽

所以在秦末各路起义军中,项梁的义军势力最大,这位项羽以后称霸奠定了基础。

现在看来,贵族出身的张良,项羽或者凭着个人努力,或者凭着家族荫蔽,最后也都是展露头角,实现抱负。而韩信,萧何也各自靠着才能也登上人生巅峰。这或许都要感谢昏庸暴虐的秦二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735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