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雀

13岁神童不用高考被北大录用,学成出国后

发布时间:2024/11/7 13:07:18   

在中国,被知名大学破格录取的神童有很多,为何要专门写她?

她4岁在报纸上发表诗歌,13岁被北京大学破格录取。

她和著名诗人海子是真交挚友,两人互相鼓励,一直进步。

她的代表作《十三岁的机遇》,被收录进中学课本。

她能获得如此成就,聪明和努力是一部分,国家和学校的倾力培养也是一部分。

曾经,有无数国人为她的成就欢呼。

可是,她后来的一番操作却让所有人包括她的亲生父母都措手不及。

她做了什么?面对众人置喙,她为何如此执着?

神童养成记

她叫田晓菲。

有句话说,一个人一生要过什么样的生活,从出生开始就注定好了。

而生在知识分子家里的田晓菲,注定要走一条不平凡的道路。

父母都是文学工作者,父亲还是天津文联主席。年,女儿田晓菲的出生为这个充满书香气的家庭增添了些许特别的欢愉。

父亲教古诗,母亲教写字,田晓菲从小就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中,早早学会了背诗、写字。

3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大多还在为得不到一个玩具而哇哇大哭,田晓菲已经可以用古文和父母简单对话了。

“你想让孩子什么样儿,就自己先做到什么样儿”,这句话在田晓菲的家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每天晚上吃完饭,父母都会坐在那儿读书,小小年纪的田晓菲就会有样学样,拿出一本故事书来读。

不得不说,兴趣有时候也是需要培养的。田晓菲在父母的悉心教养下,从小就对文学产生了极其浓厚的兴趣。

兴趣加上天赋,渐渐地,田晓菲就手不离书,书不离手了。

4岁那年,田晓菲拿着自己写的一首诗给父亲看,父亲读后满脸惊讶和欣喜,他略作修改后就匿名把女儿作的诗投给了《天津日报》。

没想到,竟真的发表了,父母亲看着女儿稚嫩的脸庞,一种更殷切的期望油然而生。

不过,田晓菲的父母只顾着培养女儿在文学及学习上的优势,却疏忽了女儿思想感情上的教育。

这也为田晓菲在后来得知海子死讯后毅然出国,做出让父母震惊不已地选择埋下了伏笔。

转眼间,田晓菲上小学了。

由于识字量巨大,对古诗词的掌握也高于同龄孩子许多,田晓菲在语文这门学科的学习中,几乎毫不费力。

她的大部分时间,除了用来补习比较弱势的数学,剩下的时间全部用来读书。

父母作为文字工作者,家里的藏书也多,田晓菲拿到什么书就读什么书,她的阅读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也在这时突飞猛进。

当然,读了大量文学作品的田晓菲,心智要比同龄的孩子成熟。在她看来,同龄孩子的烦恼根本不值一提,这也使她没有什么朋友,经常形单影只。

而在同龄孩子里被称为“怪胎”的田晓菲,在文学圈里却是“神童”一样的存在。

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天津作家协会副主席柳溪,对田晓菲的喜爱更是溢于言表。

她经常对田晓菲进行无偿指导,田晓菲也确实是可塑之才。在她的引导下,田晓菲接连在报纸上发表诗歌,10岁那年还出了一本个人诗集。

经常和比自己优秀的人相处,田晓菲愈发优秀,可她的越来越优秀,也越来越让她和同龄人渐行渐远。

父母对此却毫不在意,甚至还用“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来形容自己女儿和其他孩子的差距。

父母“重才不重德”的教育方针,让田晓菲从小就缺乏同理心和归属感。有时候,母亲也会觉得,女儿对他们好像缺少了一种孩子应有的亲昵。

不过,还没等母亲细细琢磨,一个天大的喜讯就从天而降了。

他们的女儿——13岁的田晓菲,被北京大学西语系破格录取了。

在北大的生活

北京大学的录取当然不会无端从天而降,这一切还要得益于田晓菲的父母。

他们给田晓菲报了北京大学的夏令营,田晓菲果然不负众望,凭借着出色的学习能力和文学天赋,在夏令营中大展身手,这才引起了北京大学西语系招生组的注意。

13岁就上大学,而且还是名牌大学,田晓菲成了名副其实的“神童”。

父母为田晓菲举办了升学宴,亲朋好友无不对他们一家投去羡慕的眼光,有人甚至表示,田晓菲日后一定会大有作为。

长大后的田晓菲确实很成功,一步步坐上了哈佛大学的教授之位,不过,大家却不再对她充满溢美之词。

这是怎么回事?

田晓菲上了北大后,比之前更加用功,除了宿舍、教室、食堂,她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学校图书馆。

那可是北京大学的图书馆啊!里面有将近多万册的藏书,彼时的田晓菲就像一条干旱已久的鱼儿,欢快地在书的海洋里畅游。

在北大学习3年后,正值北大建校90周年,田晓菲走在北大校园的燕园里,挥笔写下了《十三岁的际遇》一文:

“……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

“哦,北大,北大,你委于我心的实在是太多,太多。因此,当有人问我大学两年收获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的时候,你叫我怎么能以轻巧的‘得失’二字,来衡量这因浸透了汗水、泪水与欢笑而格外充实的时光?”

“没有什么使我停留

除了目的

纵然岸旁有玫瑰、有绿荫、有宁静的港湾

我是不系之舟”

……

字字句句,点点滴滴,情真意切,全是对北大、对母校不舍的眷恋。

可时移世易,没过多久,田晓菲就抛弃了曾滋养她的母校。而这篇曾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文章,就像一场精彩的电影,不知何时早已悄悄落幕。

在北大的日子,田晓菲除了读书学习,几乎无事可做。曾在同龄人眼中有些早熟的她,如今面对比她年龄大的同班同学,她和他们一样没有共同语言。

不过,有一个除外。

这个人就是著名诗人海子。

文学确实有一种魔力,能让毫无交集的两个人产生某种联结。

和田晓菲一样,海子也是15岁小小年纪就上了北大法律系,因持续创作诗歌而有了名气。

彼时,海子是大学讲师,田晓菲却是一名学生,两人因同样喜欢诗歌而成了好友。

海子经常鼓励田晓菲,夸她有文学天赋,要她一定要坚持创作,在文学道路上走出自己的风格。

可他自己,却在年的春天草草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这一年,也是田晓菲毕业的时候。

海子的死,对田晓菲的打击是巨大的,让她对文学、对人生都有了新的看法。

伤痛之余,她义无反顾踏上了前往美国留学的飞机。

她这一走,就再也不回来了。

留在美国

出国留学的田晓菲,化悲痛为力量,不仅于年拿到了美国美布拉斯加州立大学的硕士学位,还在那一时期创作了大量作品。

她的书接连出版,她翻译的海外名作也得到了业内很多人士的认同。

此时的她像一块海绵,急于吸收更多的知识,紧接着,她又去了美国著名院校哈佛大学进修博士学位。

而她在这里的际遇,彻底改变了她的生活。

她遇到了一个和她一样喜爱诗歌的男人。

他就是哈佛导师斯蒂芬欧文。

与海子的结识一样,田晓菲和欧文因诗歌而成为好友,心灵相通。

而与海子的结识不一样的是,田晓菲和欧文产生的不是友情,而是爱情。

欧文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从小就对中国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特别是诗歌。

虽然身为美国人,欧文却说着一口非常流利的中文,他大学时期的研究方向就是中国唐诗,他还为自己起了一个中文名字:宇文所安。

两人虽为师生,年龄也相差了整整25岁,但却因同样喜爱中国文学而暗生情愫。

田晓菲身上特有的东方神韵,特别让欧文着迷,而欧文对中国文学的特别见解,让田晓菲对他十分崇拜。而且,在他身上,田晓菲还感受到了从小缺失的那份归属感。

年6月,田晓菲拿到了哈佛大学的博士学位,成为哈佛最年轻的博士。

那一天,田晓菲非常兴奋,她接受了欧文的邀请,去山上旅游。

当晚,两人在山上望着山下的万家灯火,感慨万千,欧文更是情不自禁向田晓菲表达了自己的爱意。

捅破了这层窗户纸,两人确立了恋爱关系,很快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

可是,当田晓菲把要结婚的消息告诉父母时,却遭到了他们极力的反对。

他们怎么也想不到,女儿会选择和一个外国人结婚。

如果和外国人结婚,女儿岂不是要长居国外?对祖国有着深深依赖的父母,怎么也不同意女儿的这桩婚事。

可是,天底下哪有父母争得过儿女的,田晓菲执意要嫁给欧文,父母也只得无奈同意。

田晓菲为了顾及父母的感受,特意把婚礼定在了年的元旦节。

元旦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田晓菲这是在告诉父母,她没有忘记自己的身份,更没有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

就这样,两人在纽约举办了浪漫的婚礼。婚后,欧文对田晓菲极尽疼爱,为了显示两个人的亲昵,欧文也为田晓菲起了一个笔名:宇文秋水。

甜蜜的婚姻生活,让田晓菲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

在这种幸福的加持之下,她做出了一个让父母深感震惊的决定:放弃中国国籍,成为美国公民。

得知田晓菲的这个决定后,父母一声接一声的叹气,对于有着传统思想的他们来说,更改国籍无异于叛徒。

如今走到街上,他们对女儿在美国的现状只字不提,也不再向邻里炫耀女儿年少被北大破格录取的光荣历史了。

成为美国公民,丈夫又是哈佛导师,田晓菲很快在美国站稳了脚跟。相应的,她的晋升之路也异常顺畅。

她先去了康奈尔大学担任中国古典文学助理教授,年5月,她又被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学系聘请为讲师。

年,田晓菲成为哈佛大学副教授。

年,年仅35岁的她就坐到了教授的位置。

如今,她和丈夫欧文经常为了弘扬中国文学而到世界各地讲座。

年,田晓菲和欧文受邀去中国台湾一所大学演讲。

坐在台下的田晓菲,一脸笑意盈盈。

接受采访时,她表示,文学道路漫漫,希望她和丈夫欧文的付出,能为弘扬中国古典文学尽一点绵薄之力。

只是,这种自己已经脱离了祖国的“付出”,到底是为了自己,还是祖国呢?

结语:

年,在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运动拿到金牌的谷爱凌,虽然在美国出生,但却是中国国籍。

她代表中国参赛,也让中国成为首位在世界极限运动会中拿得金牌的国家。

而为中国企业华为提供芯片技术的“芯片奇才”黄芊芊,生在中国长在中国,面对美国的数次邀请,拒绝出国留学,拒绝美国企业的高薪聘请。

很多事情,也许不需要过多解释。

因为你的选择,就是答案。

你认为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810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