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雀

谁改了包拯的诗

发布时间:2022/8/8 14:28:27   
谁改了包拯的诗

谢健江

根据明代万历年《肇庆府志》记载,包拯(宋进士)的《书端州郡斋壁》诗原文是: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修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仓充燕雀喜,草尽狐兔愁。往牒有遗训,无贻来者羞。

后来,清朝状元林召棠在道光年间,仰慕包拯,用楷书抄录包拯的诗作,现刻制在肇庆包公文化园照壁上。

(肇庆市旅游局)

但是,我在报刊、网上和场馆发现,后人把包拯这首诗改动了多处,造成了“多个版本”,或说是抄录者“失误”,或说是“不合律”,搞到许多人都不明包拯《书端州郡斋壁》的真相。

(何异能摄)

我在此列举常见的“六处修改”:把“修干终成栋”改为“秀干终成栋”;把“仓充燕雀喜”改为“仓充鼠雀喜”;把“草尽狐兔愁”改为“草尽兔狐愁”;把“往牒有遗训”,改为“先哲有遗训”或“史册有遗训”;把“无贻来者羞”改为“毋贻来者羞”等,误导了读者许多年。

包拯40个字的一首诗被“修改”了7个字,难道是包拯写错了吗?或者是后人认为包拯的诗不够“简洁明快、通俗易懂”?

(张水生摄)

我们不妨解读包拯原诗的和被改的词义。

修干:(通脩幹)《小尔雅》注:“脩,长也。”晋·左思《蜀都赋》“擢脩干”,意为选拔高长的枝干(指人才)。但是为什么有人认为“秀干”可成栋梁,“修干”就不能成栋梁呢?

燕雀:泛指小鸟。《礼记·三年问》:“小者至於燕雀”。《史记·卷三十六》“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鼠雀:鼠与雀。唐·李商隐《行次西郊作一百韵》“城空鼠雀死,人去豺狼喧。”为什么要把“燕雀”改为“鼠雀”?是“燕雀”还不足够“卑微之徒”吗?我真的搞不懂。

狐兔:狐和兔。亦以喻坏人、小人。见汉·扬雄《长杨赋》“虎豹狖玃,狐兔麋鹿。”汉·曹植《泰山梁甫行》“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唐·崔颢《古游侠呈军中诸将》“地回鹰犬急,草深狐兔肥。”宋·张元干《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词:“聚万落千村狐兔。”宋代之前的诗词出现“狐兔”一词不少于0首。

至于“兔狐”一词,暂未查到出处,常见的“兔死狐悲”成语出自《元曲选·无名氏〈赚蒯通〉四》里说:“今日油烹蒯彻,正所谓兔死狐悲”和口头禅“兔狐死,走狗烹”,至少宋代以前没有“兔狐”一词呀。

往牒:解释为往昔的典籍。出处是南朝·宋·颜延之《赭白马赋》“访国美於旧史,考方载於往牒。”这本来有依据的词,为何要改为“先哲(先世的贤人)、史册(史书)”呢?再说“无贻来者羞”句,把“无”改为“毋”难道就会诗意高出?

据上述所知,没必要为包拯改诗呀。

(梁小明摄)

为了弄个明白,我与一些诗友交流,也研究了其他人“后来发现”包拯诗“版本的出处”,我恍然大悟,哦!说“包拯这首诗不合格律”。使我再次细读包拯原著。现以争议最大不合平仄的“颈联”(五、六句)“仓充燕雀喜,草尽狐兔愁”作分析。

具体说,联语上下联四位置上的字同仄,即所谓“失对”,但单句并未违反平仄相间的规则。这种合粘失对的特殊调声现象,确实鲜为人知,许多人面对这种现象感到茫然,难怪会说这种现象不合对联要求。

(梁志锋摄)

粘对,即将律诗相粘的两句组成对联,这两句对联放在联末的句子时,仍然遵循上句收尾为仄声,下句收尾为平声的规则,符合律句的平仄规范,同时,况且还有拗律句的补救。

对这种情况我以古人名句举证一下,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平平仄平)。这些离格律要求差远了!你说这个格律靠谱么?至少“仓充燕雀喜,草尽狐兔愁”(平平仄仄仄,仄仄平仄平)还靠谱吧。

(肇庆市旅游局)

另外,我也举几副名联对照一下: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武侯祠联);湖水春来绿,山色雨余青(云南蒙自县南湖联);古冢城西留傲骨,名士滇南一布衣(云南弥勒县孙髯翁墓联)。都是文化名人撰联。

由此可见,对这种对联理论的探求,我们不能只注意“工对”,而忽略了“粘对”、拗律的补救和音韵和谐等等。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团体单位立场。)

(肇庆市旅游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1041.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