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雀

特级教师50讲带你学好古汉语词的

发布时间:2022/5/31 18:51:05   

《姚老师讲语文》每周二、四连载

词的语境义

语境义和词典义

词在一定语言环境中的特定含义,就是词的语境义。与语境义相对的是词典义,即一般字典、词典所收录的意义,包括词的本义、引申义、假借义和通假义。词典义是语境义的概括,语境义是词典义的延伸。

为,作为动词,《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收录的义项有:做;作为、当作;认为;是(词典义)。在不同的语境中,又有不同的特定含义(语境义):

①为坛而盟,祭以尉首。(筑、造)(《史记·陈涉世家》)

②因为长句,歌以赠之。(作、写)(白居易《琵琶行》)

③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吟、唱)(《三国志·隆中对》)

④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出、定)(《史记·鸿门宴》)

——筑、写、吟、出,都是由“为”的词典义“做”延伸出来的。

要以词典义为起点,以语境为依据,正确把握词的语境义,正确理解句子的含义。

狭义语境和广义语境

狭义语境,即前言后语,书面语言中指上下文;广义语境,还应该包括文化背景等。

(一)瞻顾前言后语,理解词的语境义

1.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长,如何解释?长,生长。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瞻顾下文,会发现:这是一组排比句,三个分句应当结构相同。后面的“欲流之远者”的“远”和“思国之安者”的“安”都是形容词,“求木之长者”的“长”也应该是形容词。可以读“zhǎng”,解释为长得好,或者读“cháng”,解释为长得高。

2.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韩愈《师说》)

——古道,如何解释?韩愈赞许李蟠什么?上文说,李蟠“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古文指先秦两汉时期与骈体文相对的文章,李蟠爱好古文,通习其中的儒家经典,正切合韩愈所倡导的古文运动,这是赞许的内容之一;上文还说,李蟠“不拘于时,学于余”,这是赞许的又一个内容。所以说,“古道”既指古人从师学习之道,又指古人爱好古文之道。应当把“余嘉其能行古道”理解为:发扬古人从师学习、爱好古文的风尚。

3.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燕雀,泛指小鸟;鸿鹄,即天鹅。瞻顾全文,陈涉是在用比喻的方法,燕雀比喻庸人(不是比喻义),鸿鹄比喻志向远大的人,在一群佣者面前,表明自己不甘于当下的处境。本体小鸟、天鹅,是词典义;喻体庸人、志向远大的人,是语境义。

4.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鳞,即鳞片。瞻顾前面的“猿鸟乱鸣”和后面的动词“竞跃”,可知这里是用借代的修辞方法,代指水中的鱼,沉鳞即潜游的鱼。鳞片,是词典义;鱼,是语境义。

5.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聊斋志异·狼》)

——犬,是狗。纵览全文,只有两只狼,没有狗;前面说“一狼径去”。因此,“犬坐于前”是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在前面。这里,“犬”的语境义是像狗一样。

6.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列子·愚公移山》)

——惠,本义是仁慈、仁爱,引申为恩惠。看看上文愚公移山的举动和智叟的全部话,可知这里是通假字,同“慧”,聪慧、聪明的意思,聪明是“惠”的语境义。

(二)透过文化背景,理解词的语境义

1.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

——为己、为人,如何理解?有人解释:为己,为了自己;为人,为了别人。这是错误的。殊不知儒家的话语方式,常常古、今对举:古,是说话者心目中的理想状态;今,表示悖离这种理想的现实。孔子说的是:古代求学的人,为了充实自己,寻求个人道德境界的超越;现在求学的人,为了装门面给别人看,向别人炫耀。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王羲之《兰亭集序》)

——一、齐,如何理解?这需要用道家学说的背景知识。庄子在《齐物论》中,把死和生看作一样,把长寿和短命看作相等。彭,即彭祖,传说他活到八百岁;殇,是未成年而死去的人。在王羲之看来,庄子的这种说法是虚妄荒诞的。这样,便不难看出,这里的“一、齐”都用作动词:一,把……看作一样;齐,把……看作相等。王羲之的这句话应该理解为:就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虚妄之谈。

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东封、西封,如何理解?这需要相关的历史地理知识。春秋时期,秦、晋、郑三国的地理位置是,秦在西,郑在东,晋国居中。郑国大夫烛之武说秦王,指出晋国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展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东封,即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西封,即进攻秦国扩展它西边的疆界。

4.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戒奢以俭”的“以”,不能解释为介词“用”,把“戒奢以俭”理解为“用节俭来戒除奢侈”是错误的。这是一篇骈体文;对仗,是骈体文的重要特点。这个句子里,“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是对仗,“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是对仗,那么,“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也应该是对仗。居安思危,是并列结构(动宾+动宾);戒奢以俭,也应该是并列结构(动宾+动宾)——戒奢侈,行节俭。以,解释为动词,行,实行。

课后练习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年高考语文上海卷,试题有删节)

吴仅传[北宋]郑獬

①吴仅,字庶几,都阳人。天圣五年进士擢第。

②君廉悍①,于事无所顾避,崷崷有芒角。知彰明县,韩丞相使蜀,知君才,郡县冤讼多以属君。蜀人诉盐井虽泉涸,官犹捕系责赋,至坏产或榜死狱中,不得免。君请更法,泉竭盐不出,则官闭其井。人获利焉。韩丞相嘉之。

③翰林宋公祁提举在京诸库务,荐君为属官。群司安于废堕,上下盖覆,一切阔略不问,以为大体。君佐宋公为治,披奸搜蠹,穷其根穴,收什包罗,尺寸无所漏失。主吏怵惕,始知有公法。老人至今有能言宋公时事者,维君有助焉。

④选知开封县。中贵人常遣吏持公移②诉某事,君曰:“中贵人诚贵重,然所诉乃私事,尚得为公移耶?”捶其吏,遣之贵家游观,多借县民牛。有干君者,君曰:“吾家鄱阳乃有牛远不能致,奈何?”竟不与。于是莫能有挠县者。君平生所持皆如此,与人聱牙常亦用此取困。

⑤及为楚州,愈厉刻自信,不肯随众。楚为东南冲,舟车日叩境,接聒不得休息。前为守者,率置民事,专治宾客。君辄谢罢,孤坐听民事,宾客至者,虽煊赫巨官,饷之壶酒盘飧而已,未尝留连歌呼醉饮以结恩意。往来者皆索莫,遂得毀言。又与人持曲直相排击,由是被谪。

⑥朝廷复欲携挈用君,以君使江南,督责有劳,复君职任。韩丞相为山陵使,又以君营缮下宫。还,至汜水县,得疾卒,享年六十二。

①廉悍:指方正严厉。②公移:公文。

1.写出下列用黑体标示的词在句中的意思。

(1)披奸搜蠹()(2)率置民事()

2.为下列句中用黑体标示的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捶其吏,遣之贵家游观,多借县民牛。()

A.派遣B.谴责C.发配D.驱逐

(2)往来者皆索莫,遂得毀言。()

A.无所事事B.寂寞消沉C.失意寥落D.空乏穷尽

3.把第②段用黑体标示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蜀人诉盐井虽泉涸,官犹捕系责赋,至坏产或榜死狱中,不得免。

附:课后练习答案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滚动查看完整答案

1.(1)揭露。[解析]披:分开,裂开(本义)–披露,揭露(引申义)。披奸搜蠹:揭露搜查邪恶贪腐之人。(2)搁置,放下。[解析]置:赦罪,释放(本义)-放到一边,搁置(引申义)。率置民事:草率地把百姓的事搁置一旁。

2.(1)D[解析]遣:送走,释放(本义)-放逐(引申义)-驱逐(语境义)。遣之-驱逐朝廷高官派来的持公文诉私事的官吏。(2)C[解析]索莫:孤寂沮丧(本义)-失意寥落(语境义)。往来者皆索莫,遂得毀言。——往来者,即上文的宾客至者、煊赫巨官,他们在楚州,未尝受到吴仅的特殊招待,感到失意寥落,于是吴仅被他们诋毁。

3.蜀地之人申诉,虽然盐井泉水干涸,官府仍拘捕关押盐民征收盐税,以至于盐民毁败家产或者在狱中被捶打至死,也不能免除赋税。[解析]①涸:水干(本义)。②犹:还,仍然。(假借义)③系:悬,挂(本义)-拴,绑(引申义)–拘囚(引申义)。④责:索取(本义)–征收(语境义)。⑤榜:péng,古代一种刑罚,捶打(引申义)。

下期预告:姚老师讲语文?古代汉语?

词的语境义(续)

往期《姚老师讲语文》课程精彩回顾,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395.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