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雀

双减试水中考,家长苦笑还要减到什么程度

发布时间:2023/6/20 9:15:41   
中科公益爱心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00358316979361088&wfr=spider&for=pc
“双减”之后,家长满意率很高……

“双减”分三步走。

第一步,取消校外培训机构总体数量,让家长想参加校外培训也找不到地儿,以达到减轻家长校外培训负担的目的;

第二步,开展校内延时服务,取代校外培训的部分职能,缓解家长的培训饥渴,同时大力开展提质增效运动,短时间内让原本碌碌无为的老师都变成了教学能手,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孩子学习都好了,自然也就不用想着去校外培训了;

第三步,这一步十分关键,就是孩子最终的考试成绩的确比“双减”之前更优秀了,这样家长就可以彻底放心了。

今年中考是“双减”之后的第一年中考,纵观各地中考成绩,哪里把这第三板斧砍到位了,哪里还在闷头下劲搞学习,就一目了然了。

这不,瞧,今年北京中考就做了很好的带头大哥作用。

今年的北京中考应该算是在中考界红出天际了。之前有人秀出广东中考数学卷,声称初中三年所有的努力都付诸东流,因为题目太简单了,有考生直接吐槽:刚从考场出来,感觉被这次中考数学卷侮辱了智商。这种考生过于自大,“双减”不高兴。但紧跟着北京中考成绩出来,大家发现北京中考才是真的创造了一个巨大奇迹:中考满分分,考到分以上人;10万中考生,有4.98万人考到了分以上。

不能不说,这是“双减”的巨大成就,大得不得了。

北京中考的考试科目和分值满分分,北京各区的高分考生人数

这样的大好局面,家长怎么会苦笑呢?原因是有的家长想不明白,说,这中考不是选拔考试吗?怎么卷子难度下降到了没区分度的地步,关键拼熟练度和细心程度?难道选拔标准不是才华,而是刷题的熟练度和做题的细心度?这……要培养什么人才?

这个问题也许可以这样回答:九年义务教育,主要是扫盲,而不是培养精英。不能用中考来判断培养什么人才,只有高考才需要判断培养什么人才。啊?你问中考不是为高考打基础吗?这个……高考的事上了高中再说嘛,别追问了,哪来那么多问题!

这样的中考,对那些不太完美的学霸也是个挑战。这种学霸,做越难的题目越兴奋,越难越能做对;一做到简单题目就有点不以为然,越简单越容易出错。这样中考就麻烦了,难题没有,题目是大家都会的,谁叫你不细心来着?眼睁睁看着平时不如自己的小伙伴喜笑颜开超过了自己,心痛不痛?吸取教训没有?

家长还有个发懵的问题,就是今年北京中招按照“统一命题、统一制卷、统一考试、分区评卷”的方式进行,不同区之间的分数并无可比性。家长想不明白,为啥“分区评卷”,就没有可比性了?难道评分标准并不统一,是各区自己随意的?

当然人家应该不是这个意思,而是想提醒家长们不要互相比,不同的区互相比来比去,不符合“双减”精神。“双减”本来是要求平时不公布成绩的,但是中考这件事儿,如果不公布成绩,好像也没有别的法子可想,总不能哪些孩子能上什么高中,家长都心里没谱吧,所以也只好勉为其难地公布了。但只要公布分数,就十有八九会比,比就十有八九会激发焦虑,这可如何是好?

减轻学习压力这种事,任重而道远

“双减”的深层逻辑,一时半会也琢磨不透,但“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减轻校外培训负担”,是实实在在写在“双减”文件里的,前者目的是减轻学生压力,后者目的是消减家长焦虑。

从多年一线老师的经验来看,学生的压力并不来自于作业的多少,而来自于布置作业的那个老师的态度,以及学生对作业的本身是否热爱。如果态度比较严厉而凶悍,那么不管布置多少作业,学生对作业都有压力;如果并不爱写作业,那么不管布置多少作业,学生都觉得是压力。

后面这个压力,我有很深的体会,比如布置学生写一篇作文,那些爱写作文的孩子,一点也不觉得有压力,常常会超标完成,作文写得又快、又长、又好;那些不爱写作文的孩子,就觉得压力蛮大,挤牙膏似的勉强挤几个字出来,交给我的时候还一定要让我看到一张痛苦的脸,让我不得不报之一脸痛苦,这种痛与痛的相遇,常常让我们不由自主的都笑了起来。

所以,减轻作业负担这个事,很难做。“双减”也是一直在想各种办法,甚至连几年级的作业不许超过多少分钟的细枝末节都想到了,好辛苦的。但好辛苦未必有好效果,“双减”现在仍然在想办法,这办法也好难想。

消减焦虑最好的办法是直面现实

至于消减家长焦虑的这个事儿,就更难做了。即使把中考卷子出得再简单,让所有的考生都考分,也未必能消减焦虑。家长的焦虑是来自于对孩子未来的担忧,这种担忧表面上看起来,是由于孩子的学习成绩造成的,实际上并不是,而是初中升高中的那一场考试,将决定孩子是去读高中,读职业学校,还是开始去混社会了。

如果平时分数就是透明的,家长对孩子中考的走向,虽然怀有焦虑,但是心理准备也比较充分;如果平时分数不透明,最终成绩出来又都是很好看,但最终并没有进入一个好高中,去走读大学的路,这带来的恐怕不仅是焦虑,还有愤怒。相比于理性预期变成现实,盲目期待的落空更容易将一个人弄疯掉。

按说,削减焦虑最好的办法是直面现实,而不是逃避现实。比如,我常常给家长提供这样一个抑制焦虑的小方法,看起来还挺有效:当看到孩子一张成绩不好看的试卷时,就直接针对试卷上那些错题,跟孩子一起讨论。进入试卷内部,跟孩子一起探索题目的秘密,比作为旁观者暗自生气或发飙发狂,更能帮助到孩子,更能给孩子纠错的智慧,更能赋予孩子成长的力量。有家长说:可是孩子的那些错题,我也弄不懂,怎么办?我就会对家长说:既然你都弄不懂,说明了题目还真的挺复杂,孩子也未必就弄懂了。想办法帮孩子弄懂,才是最重要的,你弄不懂,但总有人懂的,鼓励孩子去寻求帮助,比把孩子骂一顿有效多了。

当然,这种实战小经验,在空头理论家眼里,是不屑一顾的。人家要研究的,是一种放之天下而皆准的大理。尽管现实中,人与人有那么多不同,差异才是真相,丰富多彩才是现实,但人家知难而上,一定要修正现实,成就大业,那种雄心壮志,也是小老百姓很难理解的,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陪伴的本质就是跟孩子一起去经历

但是,如果中考的成绩普遍非常好看,也依然不能消减家长焦虑,也依然不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那又该如何是好呢?要不,把高中和大学都全部改成义务教育?让所有的孩子,都可以毫无压力地从幼儿园一直到读到大学毕业?可是,走上社会参加工作怎么办呢?一个社会的各种工作,肯定有社会分工,有分工就有差异,有差异就会互相比,有比就会产生焦虑,那又该怎么办呢?难道要把“双减”发展成“三减”“四减”,减出一个朗朗乾坤来?

当有家长找我倾诉孩子的学习压力的时候,我没法给家长提供减负的策略,我一直不理解“减”和消解压力之间有什么关系,只能从经验出发,说:消解学习压力最好的办法有两个,一个是爱上学习,一个是放弃学习。这两个方法都不容易做好,但你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有耐心地陪伴孩子慢慢去做。你要选择哪一个呢?

是的,大量实践经验告诉我,爱上学习,就愿意为学习付出所有的努力,越努力越觉得快乐,越努力越觉得生活很充实,越努力越觉得人生有意义,越努力越活得积极乐观。当然,这只是一个人的经验,如此而已。

#中考#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514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