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这是一个被(曾经)记录在中学语文教材上的男人;也是唯一一个在司马迁的《史记》中,以庶民的身份(且与刘邦功臣集团没有任何关系)登上“三十世家”的男人;也是为大秦帝国掘墓的第一人——陈胜。或许今人对于陈胜多有鄙薄,认为他在起义称王之后,完全背离当初“苟富贵,勿相忘”的诺言。开始变得目中无人、矜功自大,与最初的朴素农村青年形象截然不同。可试问,在世俗的洪流之下又有几人能独善其身、超然物外呢?何况一佃民?以传统儒家的仁义道德来审度其人,未免贻笑大方。(陈胜古像)一、鸿鹄有志,志在天下谈及陈胜,视线不免回到“陈胜少时,常与人佣耕于垄上”的场景。此时的陈胜无法预知将来如何,却对于现如今所面临的生活充满了极大的不满。也许是每一个不甘于平凡的人,心怀中都藏有一个不平凡的梦……于是便有了那句:“苟富贵,勿相忘。”同伴从这句话中听到的是来自陈胜这个少年人对于前路的憧憬,但结合当时的社会现状,不免嘲笑于他。旁人仅仅看到了这是同伴对陈胜“不切实际”豪言壮志的嘲弄,却没能读懂,他们这些“劳作于田垄之上”的普通人,在现实的压迫之下,是真的抬不起头来了…(陈胜躬耕于田亩之上)大秦帝国的建立诚然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但是作为帝国底层的庶民(甚至不如庶民),这些人何时享受过大一统帝国的荣光?所谓富贵机遇,不过是黄粱一梦罢了!面对现实,有的人选择了妥协、有的人被迫妥协、有的人还在等待时机与之抗衡……陈胜嗟然喟叹:“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尽管能够说出这样的话,足以证明陈胜不凡之处,却无法敲定在往后的日子里,这个心怀热血的少年,是否还能在世事的百般挫折之下,依旧傲雪凌霜。他需要等待一个契机!!!而这个契机就是将陈胜推向历史舞台中心位置的——“发闾左適戍渔阳!”(陈胜剧照)二、以扶苏之名建立纲领可以确定的是,陈胜以及吴广一行人被征召前往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戍边,距陈胜发出“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时间并不久远。此时的陈胜从一个普普通通的佃农,摇身一变成为了保卫帝国边疆的戍卫,但在此过程中,陈胜并没有到达目的地,而是在半途中驻足停留下来。“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依照严苛的秦律审判,逾期未至者,皆要受到死刑的惩处!这是天命的安排吗?实则与上天下大雨压根没有太大的关系,这无非是一个凑巧的由头罢了。不管这场大雨是否如期而至。陈胜都不可能安安心心的前往渔阳戍卫。如果他真的是安于生活的人,绝不会在逾期未至的紧要关头决然起义。(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什么“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的话语,不过是用以召集心怀畏惧的戍卒罢了。要知道,这种事情说好听了叫做起义,对于秦帝国来说那你这行为就是反叛。逃命的罪行重还是谋逆反叛的罪行重?前者至少有一线生机,后者就是一条不归路!陈胜能不知道?或许对于大多数逾期未至渔阳的戍卒来说,内心是惶恐失措的,但此时此刻,对于陈胜来说却不啻于是一次“逆转乾坤”的机会。为此,陈胜坦露出了自己的心迹:“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这难道还不够明显吗?这难道是临时起意吗?恐怕蓄谋已久了吧!!(陈胜斩杀秦军士卒)陈胜能够居于历朝历代起义者的前列,并且被司马迁列入“世家”为其单独列传,为大秦帝国的灭亡埋下了至关重要的伏笔,使得天下诛灭大秦的声音喧嚣鼎沸,并不仅仅在于他是第一个起义的农民,而陈胜的果决、胆气才是值得后世人称道的地方。正应和了那句话:“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胜的“鸿鹄之志”为的就是以渺渺之身搏取最大的“富贵”。大泽乡起义就是印证陈胜心中“抱负”的地方。(秦始皇长子扶苏)并且陈胜的目的很明确,我压根不是在反大秦帝国,我是在反抗秦二世的统治(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并且为了佐证自己的论点,陈胜还提出了长公子扶苏其实是被冤枉的,秦始皇帝陛下原本就打算将位置传给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这样一来岂不为起义军上下奠定了思想基础,原本大家人心惶惶、不可终日,在陈胜的“激励”之下,不仅“义无反顾”地投身于起义大军中,还确立了反秦反压迫的政治纲领——讨伐无道君主秦二世胡亥,拥立长公子扶苏即位。这样一来。岂不妙哉?!别说世人信不信,反正我起义军上下相信就行。(秦二世胡亥)三、陈胜起,大秦动荡可问题又来了,你陈胜和吴广,乃至这一群戍卒都是(前)楚国人,长公子扶苏是根正苗红的秦始皇的血脉,用得着你们来拥护?所以在这个问题上,陈胜灵机一动,将战死的楚国大将军项燕搬了出来。秦始皇建立了大一统的秦帝国,却没有整合六国士民的信念,这个空档恰好被陈胜发现,顺手就拿来利用了一番。(楚国末期名将:项燕)楚国作为秦帝国一统道路上的最大障碍,有余力拖延国家灭亡,却无法阻止历史的统一大势。堪称虽败犹荣,同样也造成了楚人灭国之后心有不甘的普遍现象,陈胜作为楚国人便很好地利用了这一点,他说道:项燕大将军爱惜士卒、保境安民,咱们楚人非常同情他,不如就借一借他老人家的名声吧(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然而项燕战死是项氏一族都不敢否认的事实,结果反手就被陈胜拿来做了个幌子。“你亲眼所见项燕战死了吗?”“既然没有亲眼所见,你咋知道项燕将军不是借机逃生,再图复国呢?”不得不说,陈胜的舆论心理攻坚战简直运用炉火纯青。(大秦帝国统一六国形势图)结果扶苏和项燕这两个立场上的死敌,一个秦国的公子,一个楚国的将军,为了共同覆灭秦二世的统治,联合在了一起!!这一顿“猛如虎”的操作,大泽乡的戍卒便有了最高层次的信仰——我们是为了秦帝国的正统而战、为了我们楚国最后的希望而战。可问题是,扶苏和项燕在哪啊?这一点同样难不倒陈胜,为收获大泽乡戍卒对于陈胜本人的信服,他与好弟兄吴广联合出演了一部“惊天大戏”——“大楚兴,陈胜王”。无论是在鱼肚子里塞一张帛书“大楚兴,陈胜王”,还是夜晚派吴广“妖言惑众”,像狐狸一样叫“大楚兴,陈胜王”,这个起义军的首领陈胜是当定了!原本心神不定的戍卒终于在迷雾当中找到了“光明的引路人”——陈胜大王!(陈胜吴广起义形势图)紧接着就是斩杀两个负责押送戍卫的秦国兵士,向所有的戍卒坦露心迹:别说是逾期当斩,现如今负责押送我们前往渔阳的秦国兵士都被斩杀了,你们还以为能够回到从前吗?自此,大泽乡的戍卒彻底斩断了与秦帝国之间的联系,义无反顾地追随陈胜走上了“伐无道,诛暴秦”的道路。陈胜的鸿鹄之志,由此放飞于九天之上。秦末的天下纷争,自陈胜而始,掀起野火燎原之势。(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删)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yy/7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