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燕雀 >> 燕雀的形状 >> 道教修行要求礼貌谦逊是什么意思
很多朋友既非道家,也不以修行自居。但真的文质彬彬,待人接物平易近人,与其交往,如沐春风。良好控制情绪的教养其实对人各个方面帮助都很大。就以此事聊聊这类现象吧。
中国人自古讲究礼貌谦和。待人接物有基本礼貌,不肯污言秽语,自大傲慢,这是个正常文明有修养的标准吧。若是越修炼越不如常人,那肯定是有问题了。杜月笙讲过三类人:“有本事,没脾气,有本事,有脾气,没本事,大脾气”
此观点虽然有点片面,但其实现代社会也是适用的。大流氓头深悉人性,知道这个道理,正常人资讯发达,混两年社会应该也能领悟些吧?礼貌就是调节脾气的日常训练方式。最差也是方便行事的一种技能,既是实用的,又是有内涵的。这是中国的一种传统。以礼制情,调和七情本来就是长寿的一种办法。也是行事和别人打交道的一种常规要求。
为人礼仪教养多分四类。
一、专注度高的人,醉心于所事,没力气发脾气,没那个时间,不浪费那个精力,不需要那种快感来满足情绪上的需求,所以对人对物,都是始终以礼相待的。平和寡淡,事情办了就好了。见人长处自然知己不足,自然从内而外的有礼貌。见人短处,则骄傲自大呗,见人长处,则事易成。这道理简单吧。
二、差一点的,有成就,有一定的专注,但是从小没有好的训练,长大也没学明白。所以从有岔路分散他的成就,就成了有脾气。需要在情绪上的集中发泄。这样就不够专注,所以分散精力气力,自然相差一些。
三、最麻烦的,就是专注于别人怎么看自己,而不在自身上找问题的。这种最爱无礼。然后一旦自尊心发作就要以脾气宣泄,或是暴怒,或是嫉妒,或是阴郁。总之一边不断在考虑自己的感受,而不考虑如何把事做好,如何专注本职,私而不公,一边向外界宣泄无意义的情绪,彰显它的存在。这种阴私加重的恶性循环模式一旦开启,是很麻烦的,弄得和受到威胁的动物一样。但其实是脑补,所以反不如动物自然天性。其实,人能够做的更好点的。
这种活在别人世界里的人。不知反求诸己,实际上心里从不安定,自然会有各种激越的脾气。自然不知礼,七情放纵久了,都是剧烈的。一有所得就是眉飞色舞,一有所失,就是黯然销魂。橡皮筋就是在极端之间快速往复崩坏的。那么无论做什么也很难深入进去,没有那个精力,只能流于表面。被情绪和不良心态捆绑的人只是生活在自己构想的人情世界里,狭隘偏激,也不会有啥大出息的。
“君子周而不比,有礼有节,以道义行事,不会苟且行事。”
四、最差的小人是比而不周,则反之也。和自己利益挂钩,就是勾肩搭背,苟且行事,威胁到自己利益,不管好坏就会构陷阴贼之。都是这种类的表现,可以说没有学明白过,小时候受到的教育不算太好吧。很多时候是环境问题,长大又没有意识到这点,或者一直被误导,只能说可惜。
再说到道教修行,道士遵从太上教导,“不敢为天下先。此为让也。让非礼乎?”意为谦和有礼的意思
修身会打破自身的一切固有的心理,情绪甚至生理的平衡,而逐渐建立新的平衡,这种渐变的过程中,若果恣意任情,就点错了技能方向,长歪了,就像一颗长成歪脖的树一样,长不高的。所以凡是修行必重根基,根基不牢,空中楼阁,一步一坑。戒律就是修行本身,其中一大作用就是限制这些侧枝干扰专注的目标。
所以不管是全真还是正一的戒律里面都有慈心下气,平和待人接物的意思在里面。
所有道士未必都懂得这个道理,但是遵守教义,其实就是在修炼,行而知之,时间长了自然会明白其中道理。所以,道士守礼守规矩是修行一部分。情绪和气是一体两面。
而规矩中都有不必和什么样的人搭话的规定,所谓不得所交非贤。这是为了远离不适合自己修行的人文环境。你整天和无聊的人打交道自然也会无聊,整天混在鱼肆,就闻不出味道来了。那么道人就不会理睬一些行为的人。这照常人看来算是失礼,但实际上遵从规矩是我们尽职的一种表现。别人咋看不要紧的。所以常人看到的礼数观念和我们其实并不完全一致。
自从四九年以来,宗教和哲学学科的建制,是学术上一力分割道教和道家的理由。所以人为的把道教很多规矩都说成和道家不一样的。但实际上古人没有哲学和宗教的概念,这些就是一直在一起的。
太上有三宝,慈俭让?哪条是教人自大无礼了?南华先生讽喻刺世,但绝无失礼之处。无知无学看不懂原文,就下意识把魏晋那些所谓玄学家为了逃避政治现实的放荡狂欢当做潇洒逍遥?肆无忌惮就是道家吗?那真是大错特错。
“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此话的前提,你得是鲲鹏,才有这个本事。若是麻雀之辈,光想光叽叽喳喳的说,吹牛,幻想自己是鲲鹏是没用的,此事必要躬行于身才可以。你们看到了南华先生说的逍遥的现象,却忽略了太上说的怎么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真正道家中人,必循其本。本末之分显而易见。那些幻想自大,自己能如何的人,无非就是想当然和肤浅粗糙。根本不曾好好自己读过《庄子》。
先贤们若是鲲鹏,我们就是燕雀。当然有人自以为是鲲鹏也没辙的。道教提供或者相信按照一定的方式方法,一步一步使得燕雀可以进化成鲲鹏。才有真的逍遥。把这些方式记录整理出来的系统,就是教法。所以道教并非无章可循,只不过少有人知而已。
俭故能广。自律才是逍遥的基础,礼貌就是克己自律。专注必然自律,自律定然容易专注。燕雀才能一心一意冲着自己的目标前进。那么才会有可能化作鲲鹏,鱼龙之变也。而礼仪,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我的修行克制。使得我们变得更好。有礼貌不是低一等,而是修行教养的训练。是先为了自己。由己己人,以修身为本兴行教化的必然。所以道教提倡守礼守戒律,是道士必要遵从的规矩。
太上有言:“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最后,在现代社会中,骑马打猎恣意杀戮取乐不常见了,但驰骋于网上,田猎人心,以捆绑热点,煽动各种情绪的行为却依然同于此理。这样的人要非常小心。因为你们的言论,你们情绪不是只有在影响别人而没有反作用的。莫要到时候自己真疯魔了,那就悔之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