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雀

燕子不入苦寒门,它们是怎么分辨穷富你

发布时间:2023/10/20 13:51:32   
皮肤科北京哪家医院好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906/6508755.html
现在已经是3月份,北方的一些地区也要春暖花开了,飞去南方的小燕子也要重新回到北方的家。小的时候,看到燕子说实话没什么感觉,那时候麻雀也多,燕子也多,小的时候也会晚上打着手电去掏鸟窝,但是不会去掏燕子窝。老话说“燕知寒门,狗知新婿”,说的是燕子和狗都是有“灵性”的,都是能够和人类和平共处的。当然,每个地方的俗语也不太一样,但是意思是一样的。比如,“燕雀不如苦寒门,家狗不咬上门婿”,意思是一样的。我们现在农村的住房条件好了,小燕子也不能轻易地飞到人家屋里了。但是,在过去,农民的生活条件很苦,盖不起我们现在这种漂亮坚固的房子,基本上都是那种茅草屋和土坯盖的房子,很低矮。但是,我们到农村走一走你会发现,燕子一般会在大屋的房檐下筑巢,这种大屋的屋檐不仅能够遮风挡雨,由于用料比较好,燕子认为这样的屋檐是比较安全的。所以,有了“燕知寒门”的说法。农村俗语也有“燕子不入无德之门,只住有福之家”的说法。燕子选择人家的时候也要考虑安全的,必定燕子在人家的屋檐下搭窝,孵小燕子,会吵闹和不卫生。这就需要房子的主人有足够的包容之心,不会去伤害它们。而在农村富贵的人家,包容之心也是很强的,那么您认为小燕子的这种行为是攀强富贵吗?在农村一般人家也会养狗的,看家护院,一般也都散养的,一般陌生人还是比较惧怕的。农村的土狗也没那么娇贵,也不会挑食,基本上给啥吃啥。所以,农村老话“看家狗,饭一口”,不仅说明了狗好养活,还表达了狗比较忠诚主人。我们来看“狗知新婿”这句话,意思是说,当女儿带着女婿回来的时候,狗就想知道是自己的家人一样,不会对他咆哮,也不会咬他。其实,这个也是很容易理解的,我们都知道狗的鼻子很灵敏的。因为,女婿长时间和女儿待在一起,身上有女儿的味道,它比较熟悉这个味道,自然也不会叫了!那么燕子是怎么分辨这家是不是苦寒门呢?有人说,燕子挑人家,就是嫌贫爱富,其实,这种说法是很不靠谱的,你给它钱它花不了,你给它饭吃,它也不会吃,那你说,它能是嫌贫爱富吗?农村的老人认为燕子和麻雀不一样,麻雀只知道祸害庄稼,而燕子只吃害虫。所以,老人认为燕子能来家里是一种吉兆。听老人说,燕子要是到谁家搭窝,就预示着这家能够发达兴旺,家庭和睦等等,总之,就是这家的条件和人品比较好。在古代诗句中也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说法,也是在说,燕子会选择大户和大富大贵的人家筑巢。难道燕子有法力或者有风水的能力?显然不是,燕子筑巢是有它的考虑的。房子对我来说是大事,农民盖房子也是一样,是非常重要的事。咱不说农村,就拿我们现在来说,我们买房子也要看这个小区的物业好不好啊,有没有地铁啊,坐公交方不方便啊,附近有没有大超市啊等等。燕子也是一样,它在搭窝之前要考虑很多,并且,燕子筑巢是为了方便繁衍下一代,选址也要安全,不能都搭一半了,一下雨就冲垮了。房屋主人没有包容之心,不喜欢被吵闹,就给破坏了。所以,燕子不会选择年久失修的茅草屋和通风不好的房子里。而富裕的家庭的房子通常会修缮得比较好,屋檐又大又结实,屋里也干净卫生,是燕子筑巢的首选。人们常说贫贱夫妻百事哀,总会因为没钱,生活条件不好而吵架,甚至干仗。这样的条件是不适合燕子静心繁衍后代的,别问我为什么燕子有这个辨别能力。我只能告诉你,人类和燕子共同相处几千年了,相传春秋时代,吴王宫中的宫女为了探求燕子迁徙的规律,曾将一只燕子的脚爪剪去,看它是否在第二年仍旧飞回原地。古代是农耕社会,人们也燕子迁徙的习性和农业生产中产生联系,被作为一种农事活动的物候。也可以说是,在长达几千年的相处,我们了解燕子,燕子也了解我们。所以,燕子选择筑巢的环境最好要找那种家庭和睦,不经常吵架的人家,而在农村不经常吵架的人家通常也是生活条件相对好一些的。有的朋友看到这了,可能会反驳我,你说燕子喜欢家庭和睦,安静的家庭,那么怎么不去没人住的空房子呢,那不是更安静吗?我们知道燕子是一种非常瘦小的鸟类,它也是有很多天敌的。比如,老鹰、老鼠和蛇等。而那些没人的空房子,虽然,很安静,但是蛇和老鼠也多,对燕子和它的幼崽以及蛋都是不安全的。而长期有人住的房子,像老鹰、老鼠、蛇就不太敢来活动。所以,燕子会选择那些长期有人住,家庭和睦,房子坚固,通风好的房子来筑巢。而这样的条件的家庭,通常也会比较富裕。农村老人看到燕子的这种习性,就会觉得燕子是有灵性的,能够判断谁家富有。其实,燕子哪会想那么多,它对你家里的那些钱财一点都不感兴趣,它只不过是要一个能够遮风挡雨,安全干净的环境而已。你老家的房子有燕子窝吗?你喜欢燕子在你家筑巢吗?期待您的评论!全文完,都看到这了,就点个赞吧!感谢阅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620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