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雀

世界上最懒的生物是“洞螈”,它们可以七年时间不移动1cm,趴在洞穴中,长达十年不进食也不会饿死。既然有了最懒的,那当然也有勤奋的,对比十年不移动几厘米的洞螈,雨燕可以说是非常勤劳了,它可以连续飞行天左右不落地,全年迁徙距离可达3.5万公里以上。

因为长时间的飞行不落地,还被人们戏称为“无脚鸟”。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它并不是真的“无脚”,不落地其实另有原因。

一只小小的燕子,竟然有如此的毅力飞行这么长的时间,难道它不需要进食交配吗?当然是需要的,毕竟它也是动物还没达到“神仙”那种无欲无求的境界。但是这些事情它都能够在飞行的过程中完成,也就是说它可以一边飞行一边吃饭或者交配,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雨燕”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吧!

雨燕

雨燕,也可以叫楼燕,是飞行速度最快的鸟类之一。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分布,在我国最有名的就是“北京雨燕”,8年北京奥运会的福娃妮妮的头部造型正是北京雨燕。雨燕有非常多不同的种类,比如高山雨燕、白腰雨燕、黑雨燕、爪哇金丝燕、白喉针尾雨燕等等。体长一般在10-30cm,重量在10-g不等。

常见的雨燕雌鸟和雄鸟的外形看起来并无太大差异,羽毛大多是黯淡的黑色或者褐色,喉部的颜色是白灰色的,胸部分布着白色或者浅色的斑纹。其实雨燕的外形看起来与普通燕子非常相似,不过体型相对会更大一些。它的翅膀很长,羽毛覆盖的并不是特别多,因此看起来会比较薄,看起来像是一个又长又尖的镰刀一样。

前文中提到了雨燕每年的迁徙距离可以达到3.5万公里以上,它是一种有名的候鸟。就像童谣里所唱的,“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人类能看到雨燕的时间一般集中在4月到8月期间,这之后你会发现它们都消失了。这时大家不必担心它们是不是发生了什么意外,它们只是迁徙去别的地方了。

据我国的科学家观察北京雨燕的迁徙路程,发现雨燕竟然飞去了非洲,从前科学家们猜测它们大概是去了温暖的东部沿海地带,没想到它们竟然一口气飞到了非洲,横穿了亚欧大陆,令人震惊。

雨燕作为一种鸟类,也是需要筑巢的,所以它在不需要飞行的剩下多天里面进行筑巢和产卵的工作。因为雨燕有着群体繁殖的习性,所以在筑巢时它们也会集中在一个地方,一对雨燕夫妻会共同修筑一个巢,筑巢的位置主要集中在建筑物的缝隙之间,尤其喜好高大的古建筑。它们筑巢时会在楼宇之间表演特技飞行,上下翻飞的样子非常好看,楼燕也是因此得名。

雨燕的巢距离地面大概8到20米之间不等,看起来像是一个碟子一样。筑巢材料也很丰富,像是旧纸板、干草、动物的毛都会被它们带回来用于筑巢。

雨燕每一窝的产卵数量在1到6枚,孵化期17到28天左右,卵一般由雌鸟雄鸟共同孵化,可以看出雨燕的家庭分工情况还是比较公平的。

出生的雏鸟全身呈肉红色,裸露无羽,腿脚无力,双眼尚未睁开,体温也不恒定,需要亲鸟喂食和保温。

经过成鸟30天左右的帮助,幼鸟就可以走出巢穴,自己飞行进行觅食了,整体的周期性还是比较短的,应该是为了适应自然环境。

人们十分喜爱雨燕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它们喜食害虫,据观测,一只雨燕一天之内可以捕捉只昆虫,它们一般会吃苍蝇、蚊子、牛虻等虫子。在完成筑巢并诞下小鸟之后,雨燕对于食物的需求量会增加,这时它们一天会往返捕猎喂食幼鸟,大概20多次。

雨燕被称作楼燕的原因我们已经知道了,而雨燕则是得名于它们在阴天即将下雨的时候,会飞的特别低,人们观察到这种情况,认为可以将其当作下雨的预报,所以叫它们雨燕。那么“无脚鸟”的别称又是怎么来的呢?只是因为它们飞行时间很长,落地时间少就给它们起了这个绰号吗?

“无脚鸟”的一生

雨燕的一生有那么长的时间都在飞行,最根本的原因是它并不适合“落地”,它有腿也有脚,但是都又短又弱,这导致它们无法像其它鸟一样,即使在地面也可以用脚一蹬,顺利起飞。腿脚的软弱无力注定它们只能依靠高耸的地势帮助自己起飞,所以它们一般都是从高楼或悬崖上面,纵身一跃,开始俯冲,在这个过程当中张开翅膀完成飞行。

它们脚趾的形状也与其它鸟类不同,四个脚趾都是向前生长的,没有抓握树枝的能力,因此它们基本不会在树上停留。

雨燕短而钩曲的爪,能够牢固地抓住岩石峭壁或者建筑物的垂直面,需要飞行时,双脚松开,身体自然跌落即可展翅飞行。

所以雨燕被叫做“无脚”鸟,并不是因为没有长脚,而是这双脚不适合站立和行走,似乎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有脚却胜似无脚。由于生理构造的这种缺陷,雨燕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飞行,因为落地可能就意味着死亡,除非有人将它们抛起,或者带着它们到高处给它们飞行的必要条件,否则靠自己软弱的腿脚,雨燕是无法再次起飞的,只能静静等待死亡。

专家们通过在雨燕的脚上绑小型的GPS检测器或者光敏定位的技术,发现雨燕竟然真的是在空中睡觉的,在海拔0-0米的高空时,它们利用翅膀的独特构造,一边滑行一边睡觉。在这期间可以观察到,它们很少拍动翅膀,只会偶尔扇动一下以用来维持8.5米/秒的飞行速度。

不过许多人对此十分怀疑,毕竟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不可能存在雨燕这种“枕着翅膀边飞边睡”的情况,这和一边工作一边睡觉同样荒谬。但是动物的睡觉其实是不同于人类的,通过对于脑电图的检测判断,发现雨燕大脑中的两个半球可以交替睡觉,也就是一半在睡觉,另一半则保持清醒维持飞行工作,非常神奇。

而滑行睡觉时它们会将自身的能耗降到最低,这种速度的滑行对于最高飞行速度可以达到千米/时的它们可以说是小菜一碟,因此这里的睡觉被称为“打盹”更加合适,是它们短暂休息的方式,也许它们根本不需要睡眠。

处于繁殖期,需要求偶的雨燕会在上升气流的位置飞行鸣叫,交配方式是通过泄殖腔,整个交配的过程也比较短暂。这个过程并不需要落在地面,或者选择某一位置停留,在飞行的过程当中就可以顺利完成。因此会说雨燕的交配任务会在飞行中完成,当然后续的产卵孵化等工作还是要落下来在巢中进行的。

它们的捕食和饮水也是在空中进行的,喝水时它们会靠近水面,使用喙部轻酌水面,并不会停留在水面的树枝上。而雨燕的飞行速度非常快,所以也属于鸟类中的捕猎高手。

雨燕的迁徙

科学家们通过利用光敏定位的方式,发现了北京雨燕的迁徙路线和迁徙终点。它们会在8月之前启程,先朝着北京北面的内蒙古飞去,然后再向西北方向的新疆飞行,在路过天山之后正式进入中亚的地带,再穿越整个阿拉伯半岛,大概11月时就会抵达非洲南部度过寒冬。往返距离经过统计大概在3.8万公里以上,根据雨燕的寿命,科学家还统计了它们一生的飞行路程,发现差不多和地球到月球的距离相同,在37万公里左右。

雨燕的平均速度对比军舰鸟等风行短跑健将还是差一些,但是耐力确实这些鸟类当中最强的,一年中为期天以上的飞行,使得它们被称为“最爱飞行的鸟类”。在科学家们给出准确数据之前,我们很难想象这样一只小鸟,会跨越亚欧板块,飞往非洲过冬,而且整个过程大概只用了三个多月,大自然中的生物果然都“各有绝技”。

雨燕翅膀的启示

雨燕的镰刀型翅膀和滑翔机制等都给了科学家们一些启示,大多数都是关于如何改造飞机的。雨燕翅膀的尖端也有着大于身体比例的翼尖骨,这是雨燕在飞行过程中可以灵活变换角度的关键,科学家觉得可以利用这种特性研制一种类似于雨燕的小巧机敏的战斗机。

这种战斗机还具备雨燕在打盹时的“滑翔”技能,当在较高的速度飞行时,收起翅膀可以减少拖曳力,同时更有效地保持小角度滑行并使之在空中停留的时间最长。

其他鸟类飞行猛将

在飞行速度最快的鸟类当中,雨燕是耐力最强的一种。除了它以外其实还有很多鸟类当中的飞行猛将,比如游隼,它的体型比较大,平时的飞行速度在千米/时,俯冲追击猎物的时候能达到千米/时,被称为鸟类中的“歼击机”。

军舰鸟同样也是鸟如其名,体长可以达到1.1米,双翅张开之后有2米左右,在捕食时的飞行时速可以达到千米/时,是当之无愧的“短距离飞行冠军”。与这些大型猛禽相比,雨燕可以说非常的小巧玲珑了,但是所有人都没想到它小小的身体里蕴藏着如此多的耐力。

结语

至此我们了解了“无脚鸟”雨燕勤奋奔波的一生,古时人们总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以此来抒发自己的远大抱负,可时至今日我们却发现,燕雀虽小,却终其一生都在飞行。

雨燕也许飞的并不如鸿鹄高,体型也相差甚远不容易被观察到,但是并不妨碍它们为了生存而飞行忙碌,不如说看起来不起眼的雨燕正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为了生活一直在坚持奋斗奔波的平凡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409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