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燕雀 >> 燕雀的习性 >> 黄河故事之七十李商隐一
黄河故事之七十:李商隐(一)
去沁阳爬了神农山,温习了炎帝神农氏辨五谷、尝百草的传说,领略了龙脊长城的蜿蜒起伏、紫金顶的巍峨壮观,但却错过了拜谒李商隐墓的机会,确实是一个遗憾。
在中学时就读了李商隐的诗,“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这些半懂不懂的诗句,就像天外飘下的飘渺变幻的一层层薄雾,知道其表象,但不知道它落在什么地方。看不透偏想去看,于是很早就产生了浓浓的兴趣。
近来写黄河故事,焦作这块宝地的竹林七贤写完了,那下面自然该写写李商隐了。
李商隐是怀州河内人,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省沁阳市人。他虽然是皇室的李,但好像是太偏远的分枝了,这个李姓不仅没给他带来多少帮助,就连他的前辈,也没有因此而得到什么恩惠。他的曾祖李叔恒,曾任安阳县尉;祖父李俌,曾任邢州录事参军;父亲李嗣,曾任殿中侍御史、获嘉县令。往前推几代,都不过是七品芝麻官,哪像皇室后裔。
李商隐出生的时候,其父在获嘉任上,当时给他起名商隐,会不会是其父感觉家门一直在政坛不兴,干脆效仿商山四皓,从李商隐这里开始退出政坛,隐居不出。这也无从可考。不过和先辈一样,李商隐确实在政界一波三折,始终没有施展开他的抱负。正如他的好友崔珏诗中写的“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李商隐十岁就失去了父亲,幸好他从小就聪明伶俐,识文断字,随母亲生活的他就靠为别人抄抄写写换钱补贴,买米度日。
天无绝人之路,是金子早晚会发光的。李商隐十六岁那年,迎来了他人生的第一个机遇,由此也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时任天平军节度使的令狐楚看中了李商隐的才华,很快就聘其为巡官。由此开始,他的名字和他的诗一样慢慢被更多的人所熟知。令狐楚是李商隐的引路人,他不仅给了李商隐一份工作,还教李商隐习写骈文;他不仅让儿子令狐绹与李商隐一起融入社交圈子,还在经济上给予补贴,并鼓励他考取功名。
这时期的李商隐踌躇满志,他想借此机会大显身手,李商隐写了一首诗《谢书》。
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携笔砚奉龙韬。
自蒙夜半传书后,不羡王祥有佩刀。
诗的前两句是感谢老师的知遇之恩,但惭愧的是还没有资格报答,只能空拿着笔砚接受老师的教导。但接下来他就向老师表决心,自从接受了你的真传,东汉王祥我也不再羡慕。东汉徐州刺史吕虔召以孝著称的王祥为别驾,并赠以代表三公地位的宝刀,后来王祥以大功封万岁亭侯,并迁太尉。
李商隐的雄心壮志在现实中实现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他几次考试都落第,这使他很伤心,而远远不如他的令狐绹却考中了进士,这不能排除里面有令狐楚的影响力在起作用。李商隐把这一切都归结到考官们的身上,在《送从翁从东川弘农尚书幕》中写道,“薄俗谁其激,斯民已甚恌。鸾皇期一举,燕雀不相饶”,他把那些考官们比喻为燕雀。但李商隐自己怎么会知道,他考不中进士,令狐楚也很着急,但碍于身份,他又不便亲自出面,便把这事交给了自己的儿子。当时的主考官和令狐绹交好,这种影响力也就成了很自然的事。
考上进士就等于有了任职资格,李商隐的“太守三刀梦,将军一箭歌”的志向就要实现了。但天有不测风云,事情的发展往往会不尽人意,也正是他及第这一年,他的引路人令狐楚去世。这对李商隐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
感曰:
徒壁春秋惜滴毫,和风带翠授文韬。
既来清露何消露,枉使贫寒空梦刀。
悠雲作于北海拾贝斋
/04/11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
点击下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