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动物的交流方式是完全固定的。比如,飞蛾只能分泌特定的求偶信息素。但也有一些动物拥有更复杂的交流方式,可以通过模仿,学习其他同伴的“语言”。
年,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团队表明,单独饲养的公苍头燕雀(chaffinch)成年后,只能发出一些简单的鸣叫。所以,公苍头燕雀叫声中的颤音和其他悦耳的音调,显然是从同伴那里学到的。随着时间推移,同一物种可能会分化成不同的种群,进而每个种群都可以发展出具有地域性特征的鸣叫。
苍头燕雀
年,捷克布拉格大学的一份研究发现,19世纪从英格兰引入新西兰的黄鹀的后代,今天发出的叫声仍然和19世纪的叫声一样,而英格兰本地的黄鹀的叫声早就发生了变化。
然而,比起叫声,口音更为微妙。在鸣禽种群内,不同的鸣叫方式更像是不同的方言。传达同样一个信息——“单身公雀,不吸烟,幽默风趣,寻觅佳偶”,表述方式却不尽相同。不同于求偶,鲸与海豚在发声时,会通过吸气音的不同排序,来传达不同的信息。这让鲸的歌声更像是奏响的国歌或足球场的呼喊,而不只是一种口音腔调。
鲸
要证明一种口音的存在,我们需要找到一种动物,它们能够发出特别的、具有地域性的声音,但其他地方的同类仍能听懂它们的声音,即使它们此前从未听过。年,英国伦敦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当幼羊融入一个新群体时,它们的叫声会逐渐与群体其他成员相同。但是,这样的研究结果还是极其罕见的。
本文来自《科学焦点》
年第1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